9月25日下午,“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学术丰富人才培养内涵”为主题的2018年校级科研课题中期检查暨科研经验交流会在学校陈一丹伉俪图书馆IC创客空间成功举行。承担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的老师和部分院系的科研骨干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郑祝君教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斐教授主持。座谈会还邀请了人文学院吴爱华博士、法律系副教授刘丹博士、信息工程学院朱福喜教授分别就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科研项目的立项建设经验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郑祝君副校长讲话
此次座谈会围绕“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学术丰富人才培养内涵”的主题,就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教学对科研的要求,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及科研活动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和作用等展开讨论。郑校长向大家强调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要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目前学校对科研支持力度很大,希望大家能扎实地推进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活动,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更新知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上台阶。
吴爱华博士分享论文撰写经验
吴爱华博士今年7月应邀出席了“2018湖北发展论坛” ,并做了主题发言,她所提交的论文《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定向就业的实证研究》被评选为论坛优秀论文。此次座谈会上,吴爱华博士以此篇论文为蓝本,分享了她的课题研究思路和撰写心得。她提出要保证研究亮点,选题一定要有填补空白意识,研究视角上有跨学科的意识;方法上做到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文献法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厚积薄发,抱团发展,把学术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
刘丹副教授介绍申报司法部课题经验
法律系副教授刘丹博士分享了她获得司法部课题资助项目的申报经验。2017年12月刘丹副教授《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制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司法部的立项资助。她建议,选题以坚持应用对策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要注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申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自身申报条件,充分考虑项目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研究现状陈述上,尽量全面罗列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和学者,并持以谦虚的客观态度。
朱福喜教授介绍自科基金申报经验
信息工程学院朱福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经验。他从“如何撰写申请书”“科研选题”两个方面,就摘要撰写,立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案,预期成果,以及选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细节方面,逐条给予经验介绍和分析,让大家对自科基金项目申报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和深刻印象。
老师们合影留恋
座谈会召开过程中,吴斐教授还就校级课题的中期检查提出了要求,并要求大家确实要做好积累,要有把校级课题培育成省级和更高级别课题的意识,开阔思路,向优秀、科研突出的老师学习,争取科研能力大提升,同时对座谈会上大家提出问题给予一一解答。最后,学科办刘锡伟博士还就近期大家申报课题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提醒大家要掌握好时间节点,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要有精品意识和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