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经典?它该是冬季里的一点梅花红;是深山里的闪闪萤火虫;是老树身上的圈圈年轮......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黛玉与宝钗的不同结局;“虎兕相逢大梦归”、“一载赴黄粱”、“千里东风一梦遥”、“独卧青灯古佛旁”是“原应叹息”四姐妹的令人惋惜的命运;“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是秦可卿的悲哀.....
蒋勋先生曾说,黛玉很像庄子,宝钗很像儒家,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形象似乎是一个女性的两面。或许唯有黛玉和宝钗融为一体才能给宝玉更好的结局。《红楼梦》中的人物多且复杂,然而作者却能客观地、不含私人偏见地描述每一位人物,令人钦佩。其中的人物关系更是复杂多变,如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刘姥姥怎么也想不到家道殷实的巧姐会嫁于自己的孙子,不得不令人感慨人生苦短,世道悠长,生活无常。
我觉得《红楼梦》更像是一本推理小说,其中的情节无不让人通过细节慢慢揣摩深思。例如宝珠、宝钗、宝琴、宝蟾、宝玉五人名字的谐音为诸钗情缠宝玉。灯谜那回,贾母出题:猴子身轻站树梢,答案是荔枝。谐音离枝,又是猴子,暗语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仔细看下来,顿觉作者心思之深沉。
刘姥姥这一形象总令人难以忘却。她肯为了生计,去做男人为了面子和尊严而不肯做、女人不得抛头露面的事。棱角总是会随着历经世事,年龄的增长逐渐磨得圆滑。诚然,刘姥姥是落魄的,而贾府里以贾母为首的众人却比刘姥姥还要不易。贾母等人生活在深闺大院中,生活少了自由和乐趣,竟需要刘姥姥来逗乐她们,解解乏。可见,即使一个人家财万贯又如何?比不上有自由的人幸福。
看《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时,宝玉被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吸引,一时有感竟流下泪来。一切都是浮云,最后什么都是一场空,什么都不必挂念,看破红尘的境界。这是在讲宝玉的归属,从他是一块宝玉幻化投胎到人间,到最后他出家不知何处去了,因为他说过很多次,林妹妹死了,他就去做和尚。黛玉去了,贾家也衰败了,他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最后看破红尘。其中令我心悸的是当宝玉写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黛玉和宝钗皆笑他又在说胡话时,宝玉闷闷不乐的样子,此时也我想起了朱自清那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王国维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红楼梦》当之无愧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