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苑

观《蒋勋说唐诗》有感

作者:彭健芳    摄影:    编辑:博达—叶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04  阅读:

蒋勋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观阅完《蒋勋说唐诗》一书后,我对此深有感悟。

开篇,蒋勋便写道“诗像一粒珍珠”,因为它需要经过琢磨,而语言与文字也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琢磨才形成了华美的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于唐朝语言的水到渠成、诗人能够出口成诗的羡慕。

蒋勋提到了出走与流浪的精神,以唐朝边塞诗人王维为代表。在王维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放到狂野上去冒险的,也因此得以写成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在传统农业中形成的保守稳定心理使我们长期长在温室里,被保护得太过完整,缺少生命出走的经验,以至于禁不起风雨。每每遭遇挫折挑战时,被保护过度的人往往会退缩,长此以往,根本不利于个人的发展。我很希望新一代的我们能够有出走的勇气,趁着年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而积累经验,一步步成长。

蒋勋认为唐朝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因为个人不再被当做群体看待,使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使得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这与其他强调集体观念的时期不同,不禁让人感慨唐朝果真是个大胆开放、令人心之向往的时期。

从书中了解到唐朝诗人有一种自负孤独,因为他们将自己放至宇宙中去讨论,格局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广阔。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是其期望能够成为仙人,即使最后没有找到也不愿意再回到人间,宁可自负孤单。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在与宇宙对话,放大了其生命意识,产生了宇宙意识,苍凉感也随之而来。每天为是非琐事而纠结的我们,何时才能看到壮阔的山水、宇宙的浩瀚?何时才能有与宇宙对话的经验?何时才有机会释放自己的生命,扩大生命格局?

《蒋勋说唐诗》带着我们走进别样的唐朝,领略唐朝诗人不虚此行的一生。在书中我们一同与叛逆的李白把酒言欢一生追求侠客成仙;与王维共同经历繁华与幻灭后明白生命的绝望之处恰好就是生命的转机;与被民间疾苦扰动从而忧国忧民的杜甫学会对别人认为不屑一顾的卑微人生产生悲悯;在创作文学的时候能够深刻领悟到白居易所说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自觉与自我道德批判。若大家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此书,定会受益匪浅。


相关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专题新闻

武汉学院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投稿信箱:news@whxy.edu.cn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