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苑

武图·悦读

作者:    摄影:    编辑:博达—叶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5  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选登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部署,从本期开始,将陆续与大家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图书,向经典致敬。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的编纂项目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经史子集四部要集和四部之外的其他典籍,从中慎重选择在哲学、文学、历史、科技等各个学术领域具有重大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一百部经典著述。希望在这一百部经典的荐读过程中,让大家有全新的收获。

本期的武图·悦读就让我们聚焦这几本经典,停下脚步,回头看看那些前人留下的烙印吧!

《论语》

索书号:B220.2/8

解读人: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论语》最关心的是君子人格的完善。君子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人格高尚,博学多能,全面发展的人。修已安人是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孝悌忠信是君子的基本品德。以仁、礼为基础的“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和目标。

儒家的道德精神,就是“为己”二字,所学所为都是出于自己内心要求,只求自己心安。好学、自省、改过、力行、克已、守死善道都是“为己”的具体表现。天命是孔子思想中与仁并列的一个重要方面,“知天命”是成为君子的一个条件。孔子的为政治国理念,讲究名正言顺、主张为政以德、谋求富民与教化。孔子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历史,被尊为“万世师表”。

 

《老子》

索书号:B220.2/16

解读人:王中江。1957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周秦哲学、早期儒道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等。

《老子》一书的“道”主要有五种意义:一是指最高的实体和根源,二是指万物的创造者,三是指宇宙和万物的最普遍法则,四是指普遍的准绳和真理,五是指最高的美德和价值。

老子的思想充满着辩证的思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事物转化中,事物变得过分强大,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认为在宇宙秩序中“无为”是“道”的运行方式,“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反对统治者对百姓和庶民事务过分干涉。老子还贡献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等精湛的“修身养性”“处世” 艺术。

《管子》

索书号:B220.2/13

解读人:孙中原。1938年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逻辑学、中国哲学等。

《管子》八十六篇,篇幅宏伟,内容丰赡,分八大类,博大精深,从学术分科来说,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逻辑、教育、美学和军事等诸多学科门类,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理论宝库。

在《管子》中,儒家的“礼”,法家的“法”,归结为“虚而无形”的“道”,这是儒道法三者合一的学说。管仲学派礼法并用,儒法得兼,超越儒家礼制和法家法制两个极端,采取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术,这是管伸学派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庄子》

索书号:B220.2/17

解读人:陈鼓应。1935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先秦思想史等。

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庄子将道从主体提升成一种宇宙精神,将道转化为心灵的境界,意在起人心胸,拓人眼界。庄子重视生命的内涵,要保持内在精神状态的自得其适。仁义道德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伦关系建立在真情至性的基础上,仁义孝慈的情感是在自然情境中产生的。

《庄子》全书言“情”多达六十二处,“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倡导人超脱于俗情而提升至道情、天情,体会天地之大美,培养宇宙之视野与心胸。


相关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专题新闻

武汉学院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投稿信箱:news@whxy.edu.cn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