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十周年庆典暨“百年时间廊”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家湖在建新校区内举行。武汉学院举办人陈一丹先生、武汉学院全体院领导及师生代表7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常务副院长张箭主持。
覃院长致辞(摄影:记者团付丹诚)
活动开始,武汉学院院长覃有土致辞。他指出了此次时间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展望了未来要将武汉学院建设成为“东方耶鲁”的美好愿景。
接着,进入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将物品放入时间囊。放入物品包括新校区规划图、教育部批文复印件、校徽纪念银币、十年发展历程纪念画册、十年发展科研教学成果、武汉学院未来发展规划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料。其中陈一丹先生放入时间囊的新校区规划图,勾勒出武汉学院未来的发展蓝图;龙董事长放入时间囊的校徽纪念银币,是武汉学院最好的文化符号;覃院长放入时间囊的教育部批文是对武汉学院取得了办学的资格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最好见证;吴书记放入时间囊的《十周年纪念画册》则记载了学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他到场师生代表也纷纷将各自单位及个人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放入时间囊。
陈一丹先生将物品放入时间囊(摄影:黄士峰)
院领导将物品放入时间囊(摄影:记者团付丹诚)
在所有嘉宾及师生代表的见证下,工作人员将时间囊密封,嘉宾进行了剪彩,工作人员庄重的将时间囊埋入地下,至此,时间囊中的物品连同武汉学院的发展梦想一起搭乘上时间的列车, “慢递”给百年后的师生。
剪彩仪式(摄影:记者团付丹诚)
起吊埋藏时间囊(摄影:记者团付丹诚)
“百年时间廊”活动是学校十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年为活动第一年,在以后99年校庆日都将在新校区埋下一个时间囊,形成百年发展“时间廊”,完整记述学院的发展历程。在第一百年的时候再由武汉学院的师生将第一个时间囊开启,阅览学院前辈埋入时间囊的物品。通过这种形式与未来的学院人沟通,传承优秀文化,自然历史,见证学院发展的每一步。
据了解,时间囊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巴比伦,当时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后来埋存物品的概念被扩大,代表人类知识和成就的物品也会被埋入地下,留待后人开启。2013年9月,苹果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于1983年埋下的时间囊被发掘,引起了人们对时间囊新的关注。
武汉学院在其十周年校庆之际,摒弃传统的大型晚会等庆祝方式,而是采取时间囊的形式来庆祝和纪念,颇具创新性,弘扬勤俭节约良好风尚的同时,也开创了国内第一条大学时间“廊”,成为独立学院的人文新坐标。
时间囊活动结束以后,陈一丹先生视察了新校区建设情况,其他师生代表也在常务副院长张箭的介绍下参观了在建中的新校区。
陈一丹先生视察新校区(摄影:黄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