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德要闻

【明生说】(86)明雨丽:勇于尝试的“全能选手”

作者:李宏柳青    摄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范君彦    审核:叶同春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4-09  阅读:

【人物名片】明雨丽,艺术与传媒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数字媒体艺术2201班班长,中共预备党员,曾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曾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大二上学年平均分90.60,绩点4.06,位列专业第一。曾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赛二等奖、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参与的“万里归途”——新媒体视域下流失文物的可视化平台设计项目获省级立项,参与武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艺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研究”;荣获2024年陈一丹优秀学生奖。

勇毅破茧,突破自我设限

高中时,明雨丽被随机选为班长,这个看似随意的决定,却成为她突破自我设限的起点。她回忆道:“当时完全没想到会被选中,但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发现,勇敢尝试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带着这份勇气,她在大学生活中不断为自己争取机会,尝试新事物。高考后的暑假,她提前规划大学生活,入学后第一时间竞选班长并递交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的思想淬炼与实践考验,大二时顺利成为发展对象。“每一步都像在播种,或许当时看不见果实,但回头时,那些扎根的时光都在滋养着我。”

刚进大学,在老师的鼓励下,明雨丽走进了学院团委宣传部的大门,尽管当时她完全不知道怎么写新闻稿。在学姐的耐心指导下,她快速成长。“第一篇新闻稿是拿纸手写再逐字敲进手机的,现在想来既笨拙又珍贵。”她坦言,从学院活动到工作会议,写作平台越来越广,倒逼着她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写作能力成为她晋升的隐形阶梯。担任团委宣传部长期间,她主导的新闻稿多次获得老师肯定。

去年,明雨丽担任院学生会主席,面对许多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她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亲力亲为。为了高效完成任务,她会将需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写在手机备忘录中,根据轻重缓急有条理地执行。“很多时候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当把事情做好之后获得的成就感是十分幸福的。”明雨丽说道。

精研笃学,不断追求极致

谈到如何保持高绩点,明雨丽分享了她的学习秘籍。她坦言,保持高绩点并非易事,但自己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作为美术生,她的作业多为阶段性任务,因此她会为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她善于利用课上时间完成作业,课后则专注于优化细节或创作比赛作品。许多课堂作业经过完善后,可以直接转化为参赛作品。她的参赛作品往往脱胎于课堂作业,这种将学习与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让她在专业排名中始终保持靠前,并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明雨丽坦言自己是个“慢性子”,有时一个晚上只能完成一份作业,但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让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学得透彻。她从大二便开始参加比赛,参加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设计大赛时,因课业繁重,常常熬夜备赛,甚至有过剪视频到凌晨五点的时候。尽管过程艰辛,但她最终获得了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明雨丽认为,比赛和专业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在比赛中,她能学到更多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又能巧妙地应用到比赛中。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她的专业能力,也让她在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她的学习与比赛经历,正是她追求极致、不断成长的生动写照。

获奖证书

志愿逐光,点亮心灵灯塔

明雨丽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学院的地铁之行活动。彼时初来武汉的她,对地铁换乘路线并不熟悉,被问到换乘路线时紧张得直冒汗。她笑着形容自己“像只迷路的小蚂蚁”。正是这份笨拙中的真诚,让她逐渐摸清城市脉络,更触摸到了公益的温度。再到后来暑假的守望星愿活动,她的任务是给孩子们上舞蹈课,但自己几乎没有舞蹈基础,曾一度想过放弃。但内心的责任感让她还是踏上了志愿之路,她特地去找舞蹈专业的朋友练习舞蹈,最终顺利完成了舞蹈授课。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的过程,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去年的暖阳支教活动让明雨丽印象深刻。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班级里一个长期戴助听器的小男孩。在支教即将结束时,小男孩送给她一份手工制作的小礼物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当时收到礼物的时候特别开心,虽然有些小朋友不擅表达,但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谢,这让我特别感动。”明雨丽笑着说。

明雨丽参加暑期支教

小男孩送给明雨丽的礼物和手写信


相关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专题新闻

武汉学院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投稿信箱:news@whxy.edu.cn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